原標題:虎膽尖兵——記第76集團軍某旅特戰營營長劉近
【人物小傳】劉近,男,第76集團軍某旅特戰營營長。被表彰為陸軍“四有”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、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、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,榮立二等功2次、三等功5次。
初夏,第76集團軍某旅組織傘降實跳訓練。
1200米的高空,該旅特戰營營長劉近第一個從機艙尾門躍下。
去年,劉近先后被各級表彰,成為戰友眼中閃亮的“星”。可在他自己看來,閃光榮譽的背后是如山的使命責任。
追求極致,是劉近的一種習慣。
新兵訓練考核,他以5發彈50環的滿分成績,榮立軍旅生涯第1個三等功,并入選特戰連。
為早日趕上特戰連隊訓練水平,從空中傘降、機降,到水中泅渡、潛水,再到陸地車輛操作、作戰偵察,劉近專攻險難課目、專找高手較量,在較短時間內掌握特戰技能。
入伍第2年,劉近成為參加上級比武的唯一一名義務兵,并奪得反恐專業第二名。此后,他陸續掌握近20種特戰技能,破解傘降、反恐、滑降等多個訓練難題,并被保送入學。
身份轉變,初心不變。學成歸來,劉近在聯合演訓、國際比武等大項任務中奮勇爭先,屢獲佳績。
憑借一身硬功,劉近入選該旅“魔鬼周”訓練首批教練員。盡管平日愛笑,但他施訓嚴格,有時甚至顯得有些無情:拖著爬不動的隊員向前沖、惡劣條件下突然收繳所有補給……每次,劉近和教練組都會絞盡腦汁,在近似實戰的訓練中,把隊員體能和意志逼到極限。
隨著經驗積累和刻苦鉆研,劉近練兵謀戰的思路不斷升級。他抓住陸軍特戰部隊轉型重塑的契機,探索以特戰小隊為單位組織“魔鬼周”訓練,將指揮能力、協同能力等作為訓練考評的重要指標。
熟悉劉近的戰友都說:“他是一名響當當的虎膽尖兵。”
那年,剛任某特戰連連長的劉近,帶領全連赴高原參加實兵演習。演習當天,傘降空域氣流出現異常變化,預定傘降高度只能根據天候情況一降再降。而在空氣稀薄的高原,傘降高度每降低一米,風險便增大一分。低空中,劉近第一個躍出艙門。這一跳,創造了高原“三無”條件下建制連低空傘降新紀錄。
近年來,劉近先后擔任“精武-2018”“特戰奇兵-2019”等競賽集訓總教練員,先后總結出多項訓法戰法,為集團軍培養出一批特種射擊、偵察引導、武裝泅渡等專業骨干。(韓成 特約記者 馬振 王鈺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