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讓“十八般武器”打出“七十二般變化”
任職之初,第82集團軍某旅合成一營火力參謀韓路通定下目標:“只要是能噴火的,都得會!”
沒多久,他發現“還是把這個戰位想簡單了”。
那年,某新型火炮配發,近百種參數指標,韓路通先學先會。盡管首次實彈射擊成績優異,但考官針對新裝備聯合火力運用提出的多個考題,問得韓路通啞口無言。
那次,全員全裝戰術演練,面對各種火力打擊請求、火力毀傷指標,韓路通因“火力籌劃時間過長、聯合火力打擊效能低下”受到批評。事后,韓路通感嘆:“專業雖不陌生,本領卻如同‘歸零’。”
韓路通的能力“歸零”之嘆,背后是陸軍合成部隊轉型升級的全新起點與全新要求。
調整改革后,合成營成為陸軍基本作戰單元,越來越多的指令從“營”這個最小“中軍帳”發出。與以往相比,合成營參謀的能力要求和評價體系,已不可同日而語。作為全營火力打擊指揮的核心人員,火力參謀負責指揮控制火力打擊力量行動,為所屬突擊群提供火力支援,有效協調多兵種各類火力行動。
韓路通算過“一筆賬”:手頭的十余種火力要素,能夠構成近百種不同的組合方式。如何將各火力要素高效掌控、融合運用,進而形成新的聯合火力模式,成為全新挑戰。如果還停留在舊思維、舊模式上,非但不能發揮手中武器應有的效能,反而會因為“家當”多反應慢,掣肘戰斗力的提升。
有段時間,韓路通常常在夢中驚醒。夢中,他清晰聽見“彈藥告急”“毀傷效果不佳”的急報。
“火器種類越是多樣、打擊手段越是豐富,對能力素質的要求就越高。” 新戰位帶來的視角轉變,讓韓路通時常感慨:手握“十八般武器”,更要有“七十二般變化”的本事。
“對合成營參謀來說,‘合成’是最低要求,也是最高要求。”陸軍指揮學院教員萬宜春認為,瞬息萬變的戰場上,合成營火力參謀只有具備合成思維與聯合能力,深度理解作戰流程和戰場態勢,才能統籌優化各種火力,讓每發炮彈打出應有的毀傷效果……
今天,戰爭形態不斷演變,營級甚至更小規模的行動正在成為戰場主流。作為支撐陸軍基本作戰單元火力保障的支點,合成營火力參謀必將連點成面,成為多軍兵種火力聯合的樞紐與關鍵。
緊跟陸軍加快轉型的腳步向前奔跑,韓路通的能力也在不斷拔節生長。
如今,韓路通的書架上,多出了不少聯合作戰、聯合火力運用等專業書籍。韓路通說,只有念好“合”字訣,手中的“十八般武器”才能打出“七十二般變化”。(康子湛 朱柏妍 通訊員 陳清民)